肆眼驴找房研究院负责人获悉,5月末多家民营房企强势拿地的现象,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的关键信号,接下来由肆眼驴找房(苏州肆眼驴找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品牌名)高级顾问给大家分享。
一、市场信心实质性修复,行业预期转向乐观
1.销售端回稳支撑拿地意愿
核心城市新房销售(尤其改善型需求)自2025年以来逐步回稳,如杭州、成都等热点城市地块溢价率持续超20%。敏捷集团斥资33.2亿元竞得广州番禺4宗地块,正是基于对成熟配套区域销售前景的乐观预判。
2.民企融资环境边际改善
政策“组合拳”(如“第二支箭”支持民企发债、融资白名单机制)显效,1月民营房企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显著增长,融资成本下降1.2个百分点。绿城中国成功发行3.5亿美元无抵押债券,为2022年后房企首次大规模海外融资,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。
二、行业格局重构:从“国进民退”到多元化竞争
1.民企重返头部阵营
2025年15月,TOP100房企拿地总额4051.9亿元(同比增28.8%),滨江集团以全国前十的拿地金额打破央国企垄断;邦泰集团、兴耀房产等区域型民企跻身前20,民企拿地占比从2024年的17.6%升至24%。
2.“黑马”区域房企逆势崛起
中小民企精准补仓:如伟星房产在长沙、邦泰集团在成都通过低负债策略竞得高溢价地块。
新成立企业入场:温州华玺地产(2025年1月成立)以2.19亿摘得瓯海区宅地,反映民间资本对核心地块价值的认可。
三、投资策略转变:聚焦确定性,告别激进扩张
1.深耕核心城市,规避风险
民企拿地高度聚焦熟悉区域:滨江集团77%投资集中于杭州;敏捷集团、邦泰集团分别重仓广州和成都。这种“精耕细作”模式显著区别于高周转时期的盲目扩张,降低开发风险。
2.稀缺资源争夺取代规模囤地
房企对优质地块的溢价容忍度提升:
成都郫都区地块溢价59.34%;长沙洋湖片区宅地(年均供应不足5宗)吸引30家房企竞拍。反映企业以“补仓优质土储”替代大规模拓储,更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周转。
四、政策效应深化,土地财政压力缓解
1.政策“组合拳”激活市场
自2024年9月中央定调“止跌回稳”后,降低存量房贷利率、城中村改造等政策持续发力,降低民企拿地门槛。北京、深圳等地取消地块限价政策,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。
2.地方财政预期改善
民企参与度提升助推土地溢价率走高(如杭州地块溢价40.33%),直接增加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,缓解财政压力。
五、后续展望:分化延续,复苏仍存挑战
1.央国企主导与民企选择性回归并存
15月拿地金额TOP10中央国企占8席,北上广深国企拿地占比超80%。超60%百强房企拿地停滞,反映行业复苏未达普遍性,中小房企仍面临现金流压力。
2.城市分化加剧
核心城市高热延续:6月上海、杭州、北京待拍地块起始价均超百亿;
非核心城市持续低迷:三四线城市地块因库存高、去化慢频现流拍。
肆眼驴找房金融部负责人表示,民营房企重返土拍市场,标志着行业进入“政策底→市场底→投资底”传导的关键阶段。未来市场复苏仍取决于销售端可持续性及融资支持力度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