肆眼驴找房金融部负责人获悉,全球资产管理巨头开始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,这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看好,接下来由肆眼驴找房(苏州肆眼驴找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品牌名)高级顾问给各位分享。
核心原因分析
1. 估值触底信号
价格调整到位:中国部分核心城市优质商业地产(如物流园区、数据中心、高端写字楼)价格较峰值下跌30%-50%,租金回报率回升至5%-8%,已具备长期投资价值。
不良资产机遇:房企债务重组催生折价收购机会(如黑石、博枫收购写字楼项目),外资通过资本重组介入优质资产。
2. 政策拐点显现
融资端支持: "金融16条"扩容、房企"白名单"落地,头部房企流动性压力缓解。
需求端刺激:核心城市限购松绑(如深圳、上海)、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(首套3.1%)。
REITs市场扩容:保障性租赁住房、消费基础设施纳入REITs试点,打通外资退出渠道。
3. 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机会
新经济地产崛起:外资重点布局物流仓储(普洛斯、ESR)、数据中心(KKR收购秦淮数据)、生命科学园区等赛道,契合中国产业升级需求。
消费复苏预期:凯德、太古等加码商业地产(上海张园、广州聚龙湾项目),押注消费长线增长。
市场影响与风险提示
积极信号
流动性注入:外资2023年Q1对华地产投资同比增82%(MSCI Real Assets数据),缓解行业资金枯竭压力。
价值重估锚点:国际资本定价体系(如资本化率评估)助推市场定价回归理性。
行业出清加速:外资并购推动项目纾困(如ESR接盘华夏幸福固安产业新城)。
潜在风险
1. 结构性分化加剧
外资聚焦 核心城市核心资产(北上广深杭占比超80%),三四线城市仍面临流动性危机。住宅市场复苏滞后,2023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仅增0.1%(克而瑞数据)。
2. 政策执行不确定性
房企融资支持实际落地率仅约30%(中指院调研),部分城市"限跌令"阻碍价格出清。
3. 地缘政治溢价
中美利差倒挂(中美国债利差达150bp)增加汇率对冲成本,外资要求6%以上内部收益率(IRR)补偿风险。
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
1. 跟风需谨慎
外资操作具备 资金成本低(美元债利率4% vs 民企10%+)、专业管理能力、跨周期持有三大优势,普通投资者难以复制。
2. 关注衍生机会
REITs市场:首批消费基础设施REITs(华润、印力等)提供低门槛参与商业地产机会。
地产服务链:物管(万物云)、代建(绿城管理)等轻资产模式抗周期性更强。
3. 长线思维布局
聚焦人口净流入城市的 保障性住房(政策强制配建)、产业园区(地方财政依赖载体)等抗周期赛道。
未来展望
短期(1-2年):外资以"捡漏"核心资产为主,市场仍处筑底阶段。
中期(3-5年):REITs退出机制成熟将吸引更多私募资本,推动存量资产升级。
长期变量:人口结构变化(2022年城镇化率65.2%)决定住宅需求中枢下移,运营能力取代开发能力成为核心价值。
肆眼驴找房研究院负责人表示,外资抄底是市场见底的先行指标,但绝非全面复苏信号。大家如果想投资房产市场,还得观察一段时间。